11月13日至14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浙江赛区)决赛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顺利举行。
本届竞赛共有40个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参加,参赛项目数655项。我校共6支队伍突出重围,进入省级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参赛选手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同时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其中刘玮琳老师指导的《脂肪球结构对婴儿体外消化吸收脂质的影响及机制》和梁新乐老师指导的《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的点亮RNA探针的设计和开发》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和浙江省一等奖。
本次生命科学竞赛围绕生命科学领域开展自主性设计实验或野外调查工作,寻找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方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调查、监测、检验、检疫、诊断、分析、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21世纪的青年学子,正不断探索未知,激情求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暨浙江省第十二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奖名单
国赛一等奖、省赛一等奖
项目名称:脂肪球结构对婴儿体外消化吸收脂质的影响及机制
参赛选手:张晨曦,董露,柳菁,卢雨洁
指导教师:刘玮琳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配方奶粉一直在进行“母乳化”的改良,就母乳与配方奶粉中乳脂肪球在粒径和界面结构上的差异,采用配方奶粉常见的酪蛋白(CA)和母乳中天然存在的脂肪球膜(MFGM)磷脂两种乳化剂,分别构建模拟配方奶粉小粒径(S,0.3-0.5 μm)和仿母乳大粒径(L,4-5 μm)的乳液体系(CA-S、MFGM-S、CA-L、MFGM-L)。采用先进的人工胃、肠系统,研究4种乳液体外模拟婴儿胃肠环境下的消化行为,重点分析在消化过程中,乳液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串联 Caco-2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模型,检测 Caco-2 脂质吸收率,揭示乳脂肪球结构与脂质吸收之间的相关性。最终证实类母乳化的乳脂肪球结构的 MFGM-L 型乳液更有利于婴儿对脂质的消化、吸收,为婴儿配方的改良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国赛一等奖、省赛一等奖
项目名称: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的点亮RNA探针的设计和开发
参赛选手:龚茹莹,吴栩涵,李自成
指导教师:梁新乐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等相关决策后,食品微生物安全问题俨然成为了老百姓们真真切切关注的社会“热点”。本项目基于荧光点亮RNA探针技术,选取了食品微生物中的非洲猪瘟病毒p54结构蛋白和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的保守碱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设计了能够分别与此特异mRNA序列结合并形成稳定二级结构的点亮RNA探针。此RNA探针与特异mRNA结合后,在荧光发色团DFHBI参与下产绿色荧光,从而检测待测微生物。项目通过改变温度、激发波长、发射波长的检测条件,优化RNA探针的荧光检测系统。并进一步对RNA探针的二级结构、抗干扰性、特异性和复性进行分析研究。本项目为开发新型快速检测食品微生物试剂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赛二等奖、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不同分子量酪蛋白磷酸肽促钙、铁转运吸收特性差异研究
参赛选手:徐佳慧,陈樾,吕烨欢,黄敏
指导教师:秦玉梅、韩菲菲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ptides,CPPs)是酪蛋白众多水解肽中具有很强生物活性和诸多生理学功能的一种,具有诸多生理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多种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促进新生哺乳动物胃肠道生长发育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CPP最早就是作为促钙吸收因子而被发现的。目前,研究较多的酪蛋白磷酸肽是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经单一或复合蛋白酶水解并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含磷酸丝氨酸簇“SerP-SerP-SerP-Glu-Glu”的天然生理活性肽混合物,对不同分子量的单一CPP生物学活性的比较鲜有报道。因此,本项目以经分离纯化后的单一CPP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分子量CPP体外螯合钙、铁离子活性分析,并进一步利用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IPEC)单层模型,探究不同分子量CPP促钙、铁转运吸收特性差异。
国赛三等奖、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核糖体工程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
参赛选手:金佳敏,李绍林,杨琳,支芸,沈志昊
指导教师:陈敏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为提高阿维拉霉素的产量,以实验室保藏的的绿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gs77-54为出发菌株,通过核糖体工程技术,利用利福平对其进行抗性选育,以获得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菌株。经药敏试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出一株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菌株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gs77-54-8,较出发菌株阿维拉霉素产量提高了43%,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产素性状稳定。对突变菌株和出发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发菌株菌落较大,菌落直径约为2.93mm;突变菌株较小,菌落直径约为1.45mm。在相同培养时间下,突变菌株气生菌丝和孢子丝较出发菌株菌丝粗壮,孢子丰富,差异显著。本实验选育的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株,将为阿维拉霉素工业化生产奠定基。
国赛三等奖、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铜绿假单胞菌基因mig-14的敲除和细菌素抗性机理研究
参赛选手:苏萍萍,雷紫钰,陈愫萍,黄文英
指导教师:宋达峰、刘媛媛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细菌素作为一种抑菌物质,能够抵抗具有侵袭性和定植性的细菌,成为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内容。本研究探讨ohrR、mig-14抗性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调控细菌对抗菌肽耐药性影响。我们设计引物、PCR及测序等步骤克隆了铜绿假单胞菌中的ohrR、mig-14抗性基因,并基于细菌体内普遍存在的RecBCD系统,利用pLP12自杀性质粒通过阿拉伯糖诱导缺失,从而敲除铜绿假单胞菌中的mig-14抗性基因。通过生长曲线、MIC等实验显示colistin对野生菌株的MIC为4 ug/mL,而对于Δmig-14缺失菌MIC缩小为2 ug/mL;PZJ5 对野生菌株的MIC为4 ug/mL,而Δmig-14 缺失菌MIC缩小为2 ug/mL。结果表明mig-14的缺失降低了铜绿假单胞菌对colisitin、PZJ4的敏感性,证明了mig-14在铜绿假单胞菌对colisitin、PZJ5的耐药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中mig-14影响细菌素耐药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赛三等奖、省赛二等奖
项目名称:饮食习惯与肠道菌群关系对草酸钙肾结石防治作用的研究
参赛选手:刘诗语,何文清,方静,章宏兴
指导教师:朱炫、陈杰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肾结石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每年的复发率可高达10%~23%,即使通过手术方法将结石完全清除,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5年内复发率可达50%。因此,相对于治疗,预防肾结石应获得更多的关注。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类型,占所有肾结石种类的70%~80%。本文通过筛选得到肾结石人群缺少的肠道菌株,初步发现饮食、肠道菌株间存在的关系对草酸钙肾结石防治的影响。肠道内微生态失衡是导致草酸钙肾结石的内源性因素,其中Akkermansia spp.及Lactobacillus spp.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呈显著的负相关。以茶叶为代表的食物可以对肠道内乳酸杆菌造成生长抑制,最终可能影响草酸的降解代谢过程,进而使促进肾结石的形成。
省赛三等奖
项目名称:新型噻二唑类抗癌药物的理性设计与筛选研究
参赛选手:曾瑞曦,刘凤莲,周文慧,童华菲,胡一波
指导教师:陈可先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如何研发低毒高效的抗癌新药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极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本项目以已知系列噻二唑类抗癌药物及其抗癌活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算法进行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2D/3D-QSAR)研究,所建模型均通过了交叉验证、外部预测检验、Golbraikh-Tropsha 统计标准和 Roy’ rm2 metrics 等显著性和预测可靠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药物设计理论和最佳 QSAR 模型设计并筛选获得了10多个抑制活性优于临床药物星形孢菌素的潜在新药,并研究了其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口服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可为新型高效噻二唑类抗癌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优化与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省赛三等奖
项目名称:生鲜乳与复原乳发酵酸奶蛋白质消化特性差异及机制探究
参赛选手:周露露,高沁沁,邓静
指导教师:韩菲菲
推荐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项目简介:奶源缺乏和运输问题驱动酸奶生产商用乳粉水合后的复原乳代替生鲜乳成为生产发酵酸奶的重要原料。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原乳发酵酸奶与生鲜乳发酵酸奶在品质以及感官指标方面越来越接近,但消费者对于复原乳发酵酸奶的消化吸收、营养价值等仍然心存疑虑。因此,本项目利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初步研究了不同原料乳(生鲜乳/复原乳)对发酵酸奶中蛋白质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从酸奶的质构差异角度初步探究了影响酸奶蛋白质消化特性的可能机制。
供稿人:李自成
|